中国宝贝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宝贝在线资讯正文

洗一次碗给10块钱你已堕入扇贝效应的坑别让奖赏变廉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11 12:13:24  阅读:9202+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早上在一所小学的门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妈妈责怪孩子为什么没有帮奶奶洗碗,明明已经答应孩子的要求给了孩子10块钱,而孩子的回应也是令我非常的意外:"我不想要10块钱了,我想要游戏机!"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很常见的,很多父母会通过奖励制来加强孩子的某个行为发生,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和生活小习惯。

但是,家长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奖励的过多就会失去效果了!

更多的是父母们奖励孩子的初心是为了激励孩子养成主动做家务的好习惯,但是父母们没想到,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对"奖励品"产生了依赖。一旦没了"奖励",孩子还是会回归"原样",甚至还会"得寸进尺",真正养成了为了"奖励"而干活的习惯。

这些奖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是在"扇贝效应",家长要注意了!使用奖励制绝对不能忘记"扇贝效应"。

什么是扇贝效应

"扇贝效应"是指在固定时隔强化程式中,个体的行为效率呈现出扇贝形曲线的变化趋势。通俗点说,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提供强化物,通过强化去促使人做出行为。

"扇贝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发现提出的,他做过一次白鼠实验。

他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经过强化的白鼠的反应会产生停顿,不断强化后,白鼠的反应会不断增加,而在下次强化来临时,白鼠的反应会达到高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强化的效果会有一个高峰期,一旦到了这个临界值想要被强化的行为,就逐渐会驱回原来的状态。而这个强化效果的曲线是呈扇贝的形状,因此我们把这个效应称为扇贝效应。

家长在奖励中常踩的三个"坑"

根据扇贝效应的理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利用奖励机制的时候绝对不能踩着这三个坑,否则强化的效果就会达到扇贝图形的最高峰,做一些没有效果显现的事情。

奖励的次数频繁

家长们在奖励中常常踩的第1个坑就是奖励的次数过于频繁,这样的话很容易会导致强化的效果达到最高峰,所以在进行两三次强化之后,孩子的行为效果就没有之前的好甚至消失。

在孩子养成新习惯、形成新行为的阶段,用持续的、固定的强化时间对孩子进行奖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为了"奖励",会尽可能快地往我们所期望的样子靠近。但是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到了稳定期,固定时间的强化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从而会形成关注"奖励"多过"行为"本身的现象。

因此家长要注意奖励的时间,切记太过于频繁而导致奖励强化的失效。

奖励的时间固定

奖励的时间固定是一个最大的盲区,比如,家长在奖励孩子洗碗之后会获得10块钱,而奖励时间又一般是在晚饭时间,这样一个时间段就造成了一定的循环,孩子再下一次就会知道家长何时会给予奖励。而当家长在工作的时间,还是在家里就不会帮助老人洗碗或者做家务,因为他知道这样一个时间段是没有奖励的。

因此奖励的时间固定是家长利用奖励机制的一个大坑,他很容易就会让孩子找到规律,从而只会在家长面前卖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的作用。

奖励的物品单一

奖励物品也就是我们在培养孩子行为的"强化物",而这个物品要多样化,因为单一的,持续的"奖励品"会让孩子产生"审美疲劳",没有新鲜感,从而影响奖励的效果。

比如,孩子一开始觉得有了10块钱零花钱就可以买自己心爱的玩具。可是当他发现买自己心爱的玩具,需要很多个10块钱的时候,那就会等不及每一次的希望来获取更多的10块钱而是会直接在下一次洗碗的时候提出想要买某个玩具的要求。有的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不会像大人一样做事比较死板而是会为了自己的最终利益,想尽一切有捷径的办法。

因此家长需要将奖品多样化,但同时又不能过于满足孩子的要求,最好是根据对孩子有吸引力但是又不能轻易满足他的玩具,又或者能增加奖金的额度这样会让孩子有一个新的期望。

如何避免"扇贝效应"正确奖励孩子

奖励方式多样化

奖励的方式要多样化是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孩子尽快的达到强化的峰值,比如,家长能够最终靠奖励不同的玩具或者零食又或者金额,同时家长奖励的方式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奖励的物品一定是幼儿所感兴趣的。

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强化方式也要不一样,比如过小的幼儿家长给予奖励的奖品是金钱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金钱对于他们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的懂得金钱的意义,因此家长可以给年纪较小的孩子奖励一些玩具零食之类的。而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像一年级或者已经上初中的小孩就可以奖励一些零用钱。

奖品有吸引力

同时奖品还需要有吸引力,不同的奖品对孩子诱惑力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正在上高中或者初中的孩子他们所要求的奖励需要符合自己目前的需求,家长能够准确的通过孩子的需求来进行奖励。

家长不一定要通过物质的奖品来奖励孩子,能够最终靠帮助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或者带他去旅游来代替实物的奖励。有的时候过多的物质奖励对于孩子来说会形成一种依赖为孩子的成长也是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尝试将物质奖励转变成精神奖励。

比如说一次拥抱,一次表扬也可以是很小的事物,尽可能的避免在花费过多的金钱情况下实行奖励机制,这样就违背了促进孩子发展的初心。

奖励的时间间隔化

前文我们也分析了,固定时间的强化会让孩子产生依赖,让孩子过于关注"奖励"而忽视"行为"本身。所以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现象,我们的奖励时间不能有规律。

在孩子养成新习惯、形成新行为初期,我们大家可以用固定时间的强化去激发孩子的执行欲望,但当孩子的行为已经逐渐稳固时,我们便可以不断延长强化的时间,因为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他专心地等待强化。

当强化时间不断延长,孩子也找不到规律,能够一直对"奖励品"这个刺激物产生反应,孩子也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养成好习惯。

家长千万要注意奖励机制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扇贝效应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强化最高峰,而失去了强化的效应和作用,正确的奖励孩子为孩子的很好发展奠定基础。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